14 年,13 校。
过去,他参与开设和运营的国际学校遍布亚洲 4 国 7 个城市……北京、上海、苏州、珠海、新加披、首尔、仰光。和国内最早在华开设连锁英式国际学校的教育集团一起,他在亚洲国际教育版图上建立起了自己职业生涯的里程碑。
现在,这个憨厚质朴的,从炽热的澳大利亚内陆走出的男人正在蓬勃发展的中国内陆筹谋他的第 14 个学校——成都威斯敏斯特学校(筹)。
他就是我们的运营总监,付一鸣。
一分钟介绍
原德威国际教育集团运营总监
在中国从事运营管理工作 20 年,
其中 14 年在德威国际教育集团。
持有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
昆士兰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付一鸣打心里相信教育是一趟“终身”旅程。他有过各种各样的教育经历,其中很多教育方式是我们闻所未闻的。付一鸣出生在澳大利亚内陆一个偏远的乡村,那里地广人稀,即便是最近的小镇,离家也要 45 分钟车程。不仅如此,小镇上连幼儿园和小学都没有。通过 “空中学校”(澳大利亚为偏远地区儿童提供的远程教育项目),他听着磁带上完了幼儿园。又在“丛林学校”(建在荒野之中可拆卸的移动学校)中上到了小学 5 年级。直到 6 年级,他才首次进入有固定校址的学校,那是昆士兰州首府一所非常有名的寄宿学校。寄宿学校的快乐时光不仅让他对寄宿教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悄悄地决定了他日后的职业选择,还把他带进了昆士兰大学,让他成为家族中第一个大学生。
付一鸣(第二排左一)
但他却执意推迟入学,去西部做了 2 年牛仔,在农场中体验艰苦的劳动生活。
凭着这段艰苦的农场体验和昆士兰大学的文凭,他找到的第一份工作便是在银行性质的单位为大农场主们提供贷款,后来公司资助他攻读 MBA。在此过程中,他与来自世界各地 25 个不同国家的学生一起学习,他很快意识到,他需要获得一些澳大利亚以外的经验和视角。于是他把这段教育旅程的目的地定在“大的新兴市场”——中国,他先是在武汉完成了学业,又把自己的职业链接到了教育行业。
可以说,是教育推动着付一鸣从澳大利亚走到了中国,从德威走到了成都威斯敏斯特。于他,教育是他被赠予的最宝贵的人生财富,“即便老大无成,你还有教育和礼仪傍身。”他常转述母亲的话肯定教育对他的重要意义。
“从学术成就来看,威斯敏斯特公学无疑是英国第一的学校。它有如此辉煌的历史和成就,如果能够和威斯敏斯特的团队一起工作无疑是一次珍贵的机会。我在中国生活了 20 年,有 14 年的教育工作经验,我觉得我可以做点贡献。”
管理建筑以及与之相关的学生服务工作都是付一鸣的工作职责。具体一点,家长十分关心的诸如室内空气质量管理、餐饮管理、校车管理都在他的工作范围内。尽管付一鸣认为老师们才是将优质教育带给学生的关键人物,但是在把学生的幸福置于首位的成都威斯敏斯特,几乎所有关乎学生的健康、安全和福祉的事情全部都落在运营总监这个角色里,所以对我们来说,他和他的运营团队和教师团队一样重要。
每当看到孩子们在他参与设计的校园里玩耍时,付一鸣就会获得极大的满足感,于他这是孩子们对他工作的巨大肯定。
“照顾”一所建筑面积约 13 万平方米,容纳 2000 余名学生的校园是一项艰巨庞大又繁琐的工作。他要管理的不仅有规模宏伟的建筑物,还有内里输出的服务,精确到学生的每一次呼吸,每一个声音,和员工的每一个行为。在他心里,支持学生达成学术卓越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是他开展所有工作的核心。
成都威斯敏斯特学校(筹)鸟瞰图
我们的学习资源轴将图书馆和一系列灵活的学习空间与教学楼连接起来,为学生们创造了一个连贯的学习环境和协作环境。
建筑健康——每一次呼吸。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已经证明建筑健康将影响学生的学习。例如室内空气质量,糟糕的 PM2.5 含量和 TVOCs 含量会损害学生的身体和智力,高浓度的 CO2 会使学生昏昏欲睡不能集中注意力,温度湿度关系到学生体感舒适度。我们的学生将会和建筑物一起呼吸,所以我们要确保参与建筑物呼吸的建材、灯具、家具、地毯、课桌椅和天花板里的机械通风设备都务必是健康、安全、先进且高效的。所以从学校设计之初我们就会和建筑师一起工作,参照 LEED* 和 WELL* 这样先进的建筑标准设定目标,把关系到室内空气质量的系统都提前设计进来。这样还不够,我们还要持续监测这些系统的运营表现,确保它们总是朝着我们的目标在最佳状态运行。”
重视社区的力量——倾听每一个声音
“倾听学生、家长和员工的意见,让他们和他们的专业知识参与进来,以便更好地管理学校,促成学术卓越。拿学生的饮食举例,每一顿早餐都会影响孩子一天的心情,更不用说食物本身提供的营养了。所以我们需要让学生参与进来,我会经常去餐厅倾听学生的需求,我会去调查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我不会百分之百听他们的每天给他们提供汉堡和薯条,但我希望学生们知道我们可以一起讨论菜单上的食谱。同时,我会邀请我们社区里那些在餐饮,卫生和安全方面有专长的家长加入我们的委员会,收集他们的意见。我还会采集员工的意见得到一些反馈,比如对食物的满意度调查等等。有了学校社区中所有成员的反馈,我们才能做得更好,我们受到的监督越多,我们的服务就越好。”
成都威斯敏斯特学校(筹)餐厅
“团队文化——每一个员工的行为。在达成学生学术卓越的路上,我们的后勤团队和教学团队一样重要。我会向我的后勤团队强调,他们所做的工作,他们的每一个行为都会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我的团队会去理解教学团队的需求,会去跨部门合作,会去理解学校的校风和目标,因为只有我们团结在一起才能产生最好的结果。”
拥有强大的背景和经验,且得到威斯敏斯特公学的全力支持,付一鸣对未来成都威斯敏斯特的运营工作充满了信心。
“在创校的操作层面我有很多经验,德威的经历是一次很好的学习经历。从设计层面,我会倒着去想,为了避免某种错误我会如何在设计层面提前规避;在管理层面,如果出现任何问题,很可能以前我就已经处理过了,我知道什么有效,什么无效;在执行层面,我认为我可以敦促优质的供应商合力运营学校,一起维系餐饮安全,校车安全,确保他们遵循严格的服务协议,确保他们兑现自己的承诺。如果他们赢了,那我们就赢了,我们的学生也赢了;在文化理解层面,我认为理解中国同事,理解工作场所的多样性和差异非常重要。因为作为一所学校,我们正在融合中国教育和英国威斯敏斯特教育的最佳实践。我认为有了这样一种理解,双方都能从中受益,真正地结合起来。我们的学术团队在这一点上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威斯敏斯特公学数字战略和信息技术总监(左一)于2019年抵蓉,参与讨论成都威斯敏斯特学校(筹)通信与网络建设架构。
“除此之外,我认为成都威斯敏斯特和英国威斯敏斯特公学做得很好的一件事是建立了一个结构,允许成都从伦敦得到真正的支持。我认为就组织结构而言,这个结构下汇聚了很多具有很强背景的代表,有学校背景的校长,有企业的高管,他们在各种各样的管理委员会担任要职,为我们带来了大量极具代表性的集体经验。而最能体现威斯敏斯特公学对成都威斯敏斯特支持力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威斯敏斯特公学的总校长定期参与筹备组的讨论。这是非常宝贵的。两校不仅在最高管理层设有委员会,促进双方的合作,而且在学术和营运方面也设有工作层面的委员会。例如,我每周都会和伦敦的数字战略和信息技术总监通话。我们不需要重新发明,我们可以从威斯敏斯特公学获得最佳实践。也许在成都我们需要适应一些变化,无论是规章制度还是不同的学习方式等等。但我们可以采取最好的实践,我们可以在完善的基础上进行调整。”
“最重要的是英国威斯敏斯特公学的同事非常愿意投入时间支持我的工作。如果我想的话,我可以和体育主任谈谈。威斯敏斯特公学的总校长对这个项目表现出了强烈的承诺和支持,我认为他们在建立和组织这个项目的方式上做得非常出色。我认为比国内很多教育集团都做得好,也很罕见。”